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如何阅读元宵包装食品标签
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人们在当天有食用元宵(汤圆)的传统。“包汤圆”和“滚元宵”所用的原料、配料基本相同,但制作工艺略有不同,口感亦有所区别。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元宵产品,消费者该如何选购呢?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从阅读元宵包装食品标签角度提示如下。
一、标签信息要齐全,“9+”要素不可缺
消费者在超市等正规食品销售场所或渠道购买元宵,需仔细查看包装上食品标签内容是否齐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9大项目,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不要购买或食用无标签或标签信息不全、内容不清晰,掩盖、补印或篡改标示的元宵。
二、配料顺序有讲究,致敏信息勿漏读
按照有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并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都需要在食品配料表中一一标示。加入量超过2%的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因此,消费者在选购元宵时,可以先察看配料表,了解产品的配料使用情况,再决定购买哪种产品。
配料中若含有可能导致过敏的食品及其制品,如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等,厂家一般会(不是必须)在配料表中使用易辨识的名称,或在配料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加工过程中可能带入上述食品或其制品,也宜在配料表临近位置加以提示。因此,易敏人群在挑选或食用元宵时需注意仔细查阅配料表,以及配料表邻近位置是否有提示信息。
三、两个日期要细看,贮存烹煮遵说明
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要重点查看。选购元宵时,建议购买保质期内的品质稳定产品,不要购买已过保质期的产品。
按照法规要求,在预包装元宵的标签上都标示着贮存条件。如速冻汤圆一般要求在-18℃条件下储存,无论在选购产品时还是购买后,都应确保产品贮存在标签标示的贮存条件下。
此外,通常在元宵包装标签上,厂家一般会给出合理的烹煮建议,消费者可参考以获得最佳口感。
四、营养标签细阅读,参照购买更合适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元宵标签上还会提供营养标签。营养标签主要包括:表格形式的“营养成分表”,以及解释营养成分水平高低的“营养声称”和解释健康作用的“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其中,营养成分表至少应标出5个要素(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消费者可根据营养素参考值和自身状况选择食用。 五、元宵味虽美,特殊人群需注意 元宵(汤圆)属于富含淀粉的粮食类食品,黏软的糯米冷却后质地变硬,口感变差,因此节令美食最好趁热享用,味道才更香糯。虽然吃元宵(汤圆)要趁热吃,但是也不能太烫,要细嚼慢咽,小口咬,慢慢吞咽。因为元宵(汤圆)馅料较之外皮更热,一旦将元宵(汤圆)囫囵入口咬破时,馅料可能烫伤口腔黏膜甚至食道。一般来说,元宵(汤圆)中糖分和油脂的含量相对较高,不易消化,一次食用过多,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特别是消化系统相对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更要注意食用量,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特殊疾病患者应谨慎食用;另外,食用元宵(汤圆)前可先吃些蔬菜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降低餐后的血糖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