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产品是指经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机构审定,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安全、优质、面向大众消费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安全无污染的生产过程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基本保证。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生产出充足、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是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评价的目标。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评价应从调查、评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条件入手,获得评价所需的必要数量的信息,对调查、评价的精度要求、参评因子的选择、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及质量的分级进行研究,用综合指数对基地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定,提出分级标准,从而正确评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一、基地自然环境条件调查
(一)调查原则
注重区域环境现状及污染控制措施,兼顾外部环境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通常采用查、观、听、访四种方法进行。
查:查阅该区域水文、气象、地质、卫生、环保、农业等有关资料;
观:现场考查产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外部污染情况;
听:通过现场座谈等形式,了解产地生产区域保障其生态环境及农产品(或原料)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生产单位有关产品生产、加工各环节的质量保证措施。
访:访问了解各方面代表区域目前环境质量状况的意见,以及生产基地的环境保护建议。
通过以上工作,达到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环境概况的初步了解,为评价准备基础资料。
(三)调查内容
1、收集有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地概况。包括生产地及原料产地,地理位置图,当地社会、经济情况,自然条件概况,自然本底状况,周围污染源状况等。
生产地的地理位置图应包括生产地块分布位置、村镇、居民点、工业企业分布、道路、河流、灌溉井位等。
社会、经济资料主要包括土地面积、人口、经济结构、生产体制、发展方向(规划)、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如果是生产企业,则还应包括企业性质、规模、发展简史、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产品种类、产量、产值、年利润等资料。
自然条件资料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水文、气象、植被、生物资源、绿化情况、防护林、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问题等。
自然本底情况主要是针对是否有自然本底缺陷或个别元素过高过低的问题。如:是否是高氟区、缺碘区,放射性本底高区等。
污染源状况,一般要注意在主风向和次主风方向,以及水源上游约10公里范围内是否有污染源,其它方向和下游方向可以控制在5公里左右范围内。并弄清污染源的污染物质种类、性质、污染物量等(也包括较大居民点的生活污染源)。
2、调查了解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及种植制度和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农药、化肥的施用以及农业废弃物的排放(畜禽粪便、秸秆、废水及其它初加工废物等)等生产性污染源和污染物对基地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四)基地环境的优化选择
通过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的调查、了解,对基地环境进行优化选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的优化选择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基地周边5公里以内无污染源(包括工矿、医院等污染源),农田灌溉水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灌溉水质标准,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气质量标准。
2、应选择在作物的主产区、高产区和优异独特的生态区。
3、要求土壤肥沃、旱涝保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