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食药监局牵头推进苏州市政府实事项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锻造食用农产品流通溯源全链条。全力打造覆盖31291家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户,流通、生产、餐饮环节全面延伸的食用农产品信息化监管网络。初步实现了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溯、安全可控、去向可查。 一是建立完善溯源管理云平台。去年,苏州市完成了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针对上游批发市场,实现了覆盖全市的1家一级批发市场、7家二级批发市场和主城区10家农贸市场的80%以上大宗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安全可控。在此基础上,今年苏州市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实事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监管网络从批发市场向下游的食品流通、生产、餐饮等环节深入延伸。目前,苏州市场上的食用农产品,80%以上由外地输入,20%地产为补充。外地食用农产品进入苏州市场,需要提供记载产地信息的“身份证”和监管部门检验质量合格后颁发的“健康证”,两证缺一不可。市民买菜时通过手机扫一扫摊位二维码,可获得摊主信息、进货渠道等信息;市民通过苏州市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可以搜索食品生产、经销单位的各类信息,如某农贸市场快检信息、餐饮公司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信息等情况。“云平台”突破了过去监管体系主要依赖硬件终端的重架构模式,经营户和消费者在电脑或手机上能轻松操作,实现轻型终端的监管模式。经营户登录“云平台”,可以在线完成农产品交易的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监管部门处置应急事件时,能快速反应,查到问题产品的来源去向,精准处置。经营户在被倒查追究涉案环节时,只要确认履行了义务、能提供合规的进销凭证,可以依法予以免责或从轻处理。“云平台”保护了守法经营的经营者,激发主动填报信息的积极性,使得监管体系的这一闭环更加牢固。截至目前,苏州市涉及食用农产品主要流通渠道的170家农贸市场、335家餐饮单位、38家大型商超、16家生产企业、25家配送企业及10家种养殖基地已接入“云平台”。依托“云平台”,苏州市覆盖批发、农贸、商超、配送、生产、餐饮等全环节全链条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成。 二是大力推进学生食堂“明厨亮灶”。目前,苏州全市建有1817家学校食堂,为保障全市167余万在校学生食品安全,苏州市食药监局不断完善责任体系,依法实施监管,全面排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防控校园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今年,苏州市110家学校食堂纳入苏州市实事项目“食用农产品安全区域性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试点,通过使用苏州市食用农产品统一销售凭证和加入“食用农产品溯源服务云平台”,实现了从“农田到学生餐桌”的食品链条全程可追溯。食用农产品安全区域性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帮助学校食堂更好地执行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便于对原材料来源信息和检测信息进行全面掌握,把好采购关;另一方面,有利于监管部门对原料的流向、使用情况、库存情况等进行快速有效追踪。首批110家试点单位成效初显,在今年的市级抽检未发现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的情况。下一步,将在全市范围进一步推广,把更多学校食堂的原料采购纳入追溯管理体系。此外,通过制定学校食堂定点采购单位目录,多地学校食堂还实现了蔬菜、肉类、大米、食用油等重点品种“集中采购,定点配送”,食材来源更可控。去年以来,苏州市食药监局在餐饮集中区推行“明厨亮灶”建设,并联合教育部门,将学校食堂作为重点单位全面铺开“明厨亮灶”建设,公开食品来源渠道、加工制作全过程,在做好政府监管、家长监督的同时,引入社会第三方监督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学校食堂的“明厨亮灶”实施率已达到86.79%,量化等级优秀率达到63%,学生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引领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苏州市食药监局用了一年多时间,摸底调查了全市一千余家食品小作坊,一一核查登记,设立严格准入条件,条件不符合的不得生产销售,对证照不齐的小作坊及时依法取缔。各区县相继公布小作坊食品品种目录,给食品小作坊的生产范围开出“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如明确小作坊不得生产加工乳制品、罐头制品、保健食品等。截至目前,苏州市已核发食品小作坊登记证358张,开展集中整治取缔了无证无照“黑作坊”527家,查处食品小作坊违法案件10起。为鼓励小作坊规范经营,树立样板,以点带面推动该市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去年6月,苏州市食药监局启动了苏州市百家食品小作坊示范点创建工作,被列入了苏州市政府实事项目。目前100家小作坊示范点建设已全部验收通过,“挂牌”开张。通过示范点建设,催生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小作坊,苏州采芝斋食品有限公司对苏式糖果的传承创新数次登上央视舞台,吴江震泽镇仁昌食品厂的定胜糕走进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目前,苏州市小作坊经营者可以通过食品小作坊监管“云平台”,在线完成申领登记证等事务,监管人员也能通过手机App实现移动监管,监管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编辑:foodq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