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BRC全球标准-食品安全》第八版新增了一个要求: 在众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进行食品安全文化建设的,BRC标准属首创。我认为提出这个要求非常有必要,也非常及时。 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个必要性。 西方的科学管理,教会我们如何建立规范的制度和流程,期望通过执行这些制度和流程实现管理目的,这是基于“企业是理性的实体”的一种假设。但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发现员工并非都能按照企业所期望的要求行事,哪怕规范要求写得再具体再明确,还是会有不按规范作业的情况,最终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或质量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企业是人的机构,无论是高层管理者、普通管理者,还是员工,他们首先都是人,是人就有“翻译”的功能——基于自身的经历、观念和企业内共享假设对同样的信息做出不同的解释,所以不同企业内的人对同样的规范要求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如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都知道清洁属于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忙于生产而忘了清洁;但如果在生产部内已形成这样的认知:领导关注生产效率大于一切,或清洁对食品安全影响没那么大,则清洁规范难于有效实施。我们把这种群体共享的假设和认知定义为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具有某种解释力,可以解释我们的合理或不合理的行为;文化也具有驱动力,推动我们超着什么方向前进或努力,而不是制度或流程本身。说白了,我们要关注流程的同时,也要关注人。 不少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存在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常把这个问题归结于:领导重视不足,员工执行不力。其实这属于表层原因,细究起来,这跟企业内“弱”食品安全文化有关。“弱”食品安全文化,意味着企业内没有正确认清食品安全的价值(对企业而言或对社会而言),没有科学掌握食品安全风险产生的机理,抑或存在侥幸的心理,最终影响人的判断和行为。在这种“弱”文化背景下,不管企业借鉴多少外部的管理实践,建立多少管理体系,都难以避免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和麻烦。解决问题既要依靠科学的管理工具,但同时也要考虑人的因素,是人在推动管理的进步,而文化则影响着我们做事的态度和方式。此外,文化对我们的控制要多过我们对文化的控制,文化让我们对要求的解读和反应变得一致,让我们的行为方式变得可预测。如果我们想要食品安全管理更加有效,就必须理解文化在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许弗兰克·杨纳斯的这句话更加直接:想要实现食品安全不仅要彻底理解食品科学,还需要将食品科学和行为科学有机结合,创造一个基于行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或者食品安全文化——而不仅仅只是一个食品安全程序。 其次,这个食品安全文化应该是什么? 上面解释了食品安全文化为何至关重要,下面我尝试回答食品安全文化是什么? 不同书籍对文化的定义有所差异,有的学者概括为文化是集体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也有的专家则直接把文化定义为是我们做事的方式。照这么说,食品安全文化则是食品企业内或食品链全产业内的食品人(具有共同职业特性的群体)在食品安全领域共享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或者按弗兰克·杨纳斯所说,食品安全文化是企业或者企业的员工如何解读食品安全,是他们常规实践和所展示的食品安全的行为。 这样解释,还是过于抽象。如果我们要创建一种食品安全文化,按照上述定义,我们还是不知道食品安全文化应包含什么,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或许,我们可以学学埃德加·沙因教授的文化三层理论来解析食品安全文化。 埃德加·沙因则认为:理解企业文化内涵的一种更好方式就是,我们要意识到企业文化存在于不同的“层次上”,并且我们还必须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那些较深层次的文化内容。这三个层次分别是: 今天我想借用埃德加·沙因的文化三层次理论来描绘食品安全文化的内涵,将食品安全文化呈现出一种多维度的结构,希望这种文化立体感便于我们去感知、评估或创建食品安全文化。
上述对食品安全文化的描述,仅仅是个人经验结合三层次理论所做的一种尝试,未必准确全面,毕竟文化要素太多,要全面呈现出来是很困难的。我只是希望借这个例子,让大家对食品安全文化有个立体的感知: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的,有什么样的深层假设,就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文化现象。我们不仅要看到现象,更要通过现象看清企业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核(某种假设)。 文化有个性,也有共性。作为食品链中的企业,对食品安全的追求是一致的,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食品链的食品安全文化,我们把它称为共享的“职业文化”,正如弗兰克·杨纳斯所说:它是适用于所有食品企业的“食品观”。 第三,应该如何创建食品安全文化? 谈完食品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及内涵,接下来就要思考如何构建的问题了,这是属于实践性的问题,有挑战性。 编辑:foodq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