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企业,从政府监管、第三方审核到用户监督,应该说每年的质量检查连绵不断。质量要求越高、质量形势越凶险,质量检查也就会越频繁。但从历次外部检查结果看,多数低于预想,自己认为挺好,检查则漏洞百出,检查不断,整改不断,考核不断,改进有限,且有时会出现一丑遮百俊-一个产品、一次检查结果殃及对其他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负面评价的风险。如何改变检查的被动,如何让检查成为质量提升的红利? 让我们先分析一下历次检查的结果,所有评价不高的检查都具备以下共性:实物质量控制有漏洞,经不住检查;管理有漏洞,自己视而不见;无所谓的心态,没有正确对待检查的思想和行动;检查策划、实施、跟踪、考核没有或不完整;思想上没有充分重视,没有准备,或者在准备上没有重点或者是准备错了重点,剑走偏锋;不悔改,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对检查组提出的问题,认为是鸡蛋里挑骨头,不认同、不重视,整改不是举一反三,而是敷衍了事。 从这些共性问题出发,立足预防,强化产品实现策划,夯实基础,确保实物质量可靠是前提和保障,除此之外,做好外部检查准备也非常重要。 首先,要做好检查策划,形成明确准备计划,分工明确,以便有针对性准备,有问题可以追溯。一是要开好检查准备会。检查准备会是工作布置会不是通知宣贯会和研讨会,要发布会议纪要和检查准备计划。对检查准备计划和会议纪要规定的事项,在有效时间节点内,应安排1次一2次跟踪督导,确保安排事项落地。 二是要做好模拟内部检查。模拟检查很重要,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模拟检查可迅速摸清公司内部情况,查找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加强如何改善,将风险降至最低。根据外部检查层次,在合理周期内,由相关层级领导带队进行模拟检查。检查要有针对性,要编制检查表和骨干人员,不能走形式。对模拟检查的结果,要按正式检查结果利用。 第三,做好外部检查的配合,充分与检查组沟通,避免出现问题和谁也不清楚的问题。受审核单位人员、陪同人员和领导在有效时间内要充分与检查组专家沟通,尊重专家但不迷信专家,对需要澄清的问题,需要提供的资料,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避免提出不可追溯的问题,避免出现无法还原的现场。历次检查表明,检查组走了,问题还没有搞清楚的事是有的,因此,当时就要搞清楚,即便当时搞不清楚,在沟通会和末次会议上也要提出来,不要检查组一问,对问题有没有疑问,鸦雀无声。 最后,要提高问题整改质量。检查来了,如临大敌,检查走了,如释重负,这也是正常心态。但不能拿这种心态对待问题整改,个别单位、个别领导在检查结束后,问题直接甩给普通工作人员,对原因不进行深人分析,对整改进度不闻不问,好像检查与他无关。历次检查结束,主管部门都会在第一时间发布通报并召开整改会议,但措施报上来,五花八门,貌似这些问题于己无关。作为责任单位,一定要不放过任何问题,进行深入整改,作为非责任单位,也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作为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整改措施的评审,对敷衍了事的单位,提出考核。对于验证,要提高门槛,凡是已完成的,不能提供追溯证据的,应视为未完,必要时列入考核。 外部检查一头连着现场,一头连着市场,关乎公司形象和切身利益,在正确对待的同时,应给与充分重视,不能恐慌打乱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也不能掉以轻心,我行我素。检查不是目的,检查本身代表政府和用户的关注,代表市场本身的隐忧,关键是打铁还要自身硬,产品质量经得住检查,工作质量经得住检验,这些工作要做在平时,这些工作是台下十年功,如果功夫已经练成,那么检查只是台上一分钟的展示,又何惧之有! 我们没有权利拒绝检查,我们只能做好随时被检查的准备,并利用检查的契机,展示自己,改进自己,提升自己,充分利用检查的红利,提升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编辑:foodnews
|